我也瀏覽了白先勇的《青春版牡丹亭》,天下文化出版,故做個筆記、留個紀念。
《青春版牡丹亭》是白先勇以推廣崑曲為目標而領導製作、由年青演員擔綱主演的大型崑曲舞台公演。2004年於台北首演,自此世界巡演,所到之處評價俱高,成為崑曲復興的里程碑。
1. 為什麼叫《青春版牡丹亭》?
演員老化、觀眾老化、崑曲老化,離現代觀眾的審美觀越來越遠,因此培養一群年輕又俊麗的演員,結合古典美學與現代劇場,達到振衰起疲的目的,頗有崑曲文藝復興之意。
2. 改編後的《青春版牡丹亭》與原著內容有何不同?
原著有55折,濃縮改編後為27折(不是買賣打折的意思啦)。三天三場搬演,分為「夢中情」、「人鬼情」、「人間情」。
3. 為何挑選《牡丹亭》復興崑曲?
《牡丹亭》之「美」與「情」堪稱兩股文化救贖力量。戲美、人美、詞美、歌美、舞美,以美傳情;故事的情真、情深、情至,架構了以情為終極目的的永恆命題。
4. 書太厚看不完,推薦看哪一篇文章?
《牡丹亭》和文化美學(1992.10.6白先勇v.s.余秋雨的對話記錄)
5. 百聞不如一見,牡丹亭如何青春?
後話:
一開始只是因為看了梁文道的節目導讀,好奇古代大家閨秀被嚴格限制、整個世代誇張的保護文化,於是開始找書找資料看。
學海浩瀚,多看了兩三本書還是門外漢,讀書自娛,開心就好。
![]() |
圖片出自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