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6月14日 星期四

數位讀寫過五關 指導學習突破點


(原標題)數位讀寫教學的困難與突破~「火星人,你好嗎」為例
林玫伶

知識爆炸的時代,「內容」是教不完的。國語實小以「數位讀寫自主學習」及「重現經典長文閱讀」二軌國語文實驗教學設計,啟動學生自發學習的意願、教導探究知識的方法、突破了教科書的限制。本文先介紹數位讀寫。
   
         團隊老師以課文「火星人,你好嗎」發展數位讀寫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,學習任務很單純:選擇一個有關火星的主題,小組合作探索,完成報告並發表。
         要完成這個任務,即在「數位閱讀」的歷程,就是經歷「問題解決」的歷程,也就是

定義問題à搜尋訊息à瀏覽訊息à整合組織à呈現表達

 

定義問題階段   

  • 卡關老師以「火星是人類最有可能移民的星球」引起學生探究的動力,加上可以「選主題」「選隊友」,學習興趣高昂。但要訂定探究主題時卻遇到許多困難,例如錯誤的前提、把想像當事實、問題不完整等。
  • 突破背景知識不足是主因,加上不會精確描述問題。前者教師先導讀課文,並提供若干篇相關資料供學生閱讀,尋找可能的探索主題;後者需要師生共同討論修改。學生34人組隊選擇探索主題後,還需分析架構、切分成數個子題,以便分工,人人各司其職。   

 搜尋訊息階段

  • 卡關搜尋訊息的來源不限數位或紙本,但絕大多數學生是上網查找。搜尋訊息時部分學生會將整句問題貼上搜尋引擎,這往往徒勞無功;有些學生反映找不到需要的資料,或輸入關鍵字卻跳出不需要的東西。
  • 突破關鍵字沒有標準答案且會變動,學生往往需要試誤多次,或在老師同學協助下,才能加以解決。若能找到的資料實在太少,則須返回調整上一階段的主題或子題;或是就現有的資料進行分析推論。

 瀏覽訊息階段

  • 卡關:此階段涉及網頁的閱讀和評估,學生必須判斷訊息的可信度、摘要網頁的重點。有時會發生同一問題大家卻找到不同的答案,例如各組都關注火星的氣溫和大氣成分,但查到的數據不一,為此爭辯不休。
  • 突破:火星探索屬於科普閱讀範疇,要以「科學態度」閱讀,重視資料的可信度。教師設計檢核表作為工具,學生須紀錄每一筆資料來源與更新日期,並判斷這筆資料是事實、推測,還是想像。當資料內容有衝突時,也可從來源和日期判斷哪個「比較可信」。此外,為了避免學生把整個資料「複製貼上」,老師要求學生以條列式摘重點,且必須「能回答探索主題、通順、自己和同學都看得懂」。

 整合組織階段
  • 卡關科學態度的閱讀還包括多元性,搜尋的資料若能多元,較能平衡單一資料來源可能的偏頗,佐證力道也較強。但某些主題囿於中文資料有限,確實不易達到;當資料有限時,學生有時也會過度推論。
  • 突破若資料有限、來源狹隘,學生在推論時應注意措辭用語,有所保留,避免斬釘截鐵、一廂情願。小組在此階段由分工進入合作,小組須將各子題查找摘要的結果,組織成一篇流暢的總結。

 呈現表達階段

  • 卡關上台發表並完成書面專題報告,是整個歷程的收尾階段。學生展現「數位原住民」的強項,善用心智圖、雲端簡報或APP呈現報告內容;比較困難的是如何有系統的呈現,尤其撰寫總結、省思與建議時,有些學生會反映不知道怎麼開頭等。
  • 突破老師提供上台報告和書面撰寫的鷹架大綱,強調報告內容要能回答探索的主題。老師並透過共同編輯文件平台,讓各組可以在雲端共作,老師也可以在線上「非同步」指導,為有限的課堂創造更多的時間。


再回到課文「火星人,你好嗎」,學生對於文中「可能」「似乎」「判斷」「這是否代表」等推測用語更有體會了,了解科學有一分證據才能說一分話。

課程結束後不久,有一則報導指出火星上的「水」其實是流沙,學生一片譁然,因為有些組別的報告結論將被推翻,也意味著學生的學習又真又活。特此感謝許詩玉主任的支援,吳必濃、許淑貞、李宗怡老師的設計與教學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