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6月16日 星期六

「泰坦」(The Titan)觀後感

#沒拍好的科幻電影
#幸好男主角Sam Worthington還帥了一小時 
Sam Worthington就是帥
    日前看了本年度新上映的電影「泰坦」(The Titan,一開始吸引我的原因有兩點
         第一,早在20179月新聞報導卡西尼號任務自殺」之前,多年前我對像迴力鏢般拋飛發射的「卡西尼惠更斯號」就有些興趣了,當時還跟楊世昌老師改寫了一篇「拜訪土星」短文,給學生當作科普閱讀測驗文本。這艘太空船於1997年發射升空,於2004年進入土星軌道。卡西尼是軌道衛星,會不停環繞土星及其衛星;惠更斯則是卡西尼攜帶的探測器,2005年惠更斯脫離卡西尼,登陸了土星最大的衛星----泰坦。(講了老半天,泰坦」終於出現啦……)
像迴力鏢一樣,把卡西尼-惠更斯號又拋又甩的送上土星軌道
    第二,作家劉慈欣巨作《三體》對星際移民、太空掠奪有諸多著墨,書中有一段名言:「生命從海洋登上陸地是地球生物進化的一個里程碑,但那些上岸的魚再也不是魚了;同樣,真正進入太空的人,再也不是人了。所以,人們,當你們打算飛向外太空再也不回頭時,請千萬慎重,需付出的代價比你們想像的要大得多。」這段話是「青銅時代」號艦長斯科特在法庭受審時說的話。因此我想知道,電影如何處理「登上泰坦的人,可以算人嗎」這個議題。

    因著這兩點,我花了一個半小時欣賞這部電影。故事時間設定在未來,描述地球因種種原因已不堪居住,於是男主角等人參與了基因進化的實驗,將生理改造成能適應泰坦環境的人。
        很可惜編劇實在編得不好,把一堆常見的橋段不用心的拚在一起,包括核武汙染、地球末日、人體實驗、醫學倫理、親情掙扎等,不但缺乏新意,前提更是錯誤,例如花那麼大代價改造人體基因以適應泰坦,為何不乾脆改造可以適應汙染地球的人……
        泰坦低溫(-178℃以下)、黑暗(只能反射照射到的6%陽光)、幾乎無氧(大氣層98.4%是氮),要怎樣的人/生物才能在這樣的環境生存?男主角強迫基因進化的結果,脫皮掉髮、視力退化、觸覺變異、情緒暴躁、無法言語,成為第一代的「泰坦智人」,果如《三體》所言,再也不是人了。
惠更斯號登陸泰坦後傳回地球的第一張照片(維基百科)
    不過《三體》所謂的「不是人」,非指生理上的不同,更深一層是說「不再適用人類的風俗律法」,這一點,可惜電影沒有處理得更深刻,只看到部隊大動干戈獵捕這位實驗失控的「外星人」,然後……他就飛到泰坦了。
        劇終時,整個感覺超替編劇尷尬,因為他害演員拍了一部會被酸爆的電影。
        找個優點吧......男主角游泳像海豚般的流線與速度,真好看......不知道是不是替身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