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9月12日 星期二

那個爬在「一」上的小孩快給我下來……


小一你好 再版封面

《小一,你好》自2000年出版至今,歷經二十幾刷,是繼《笑傲班級》之後,另一本受到歡迎的班級經營書籍。許多讀者反映這兩本書很實用!」
   的確。這兩本書一開始就走實用路線,使盡洪荒之力把經營班級可能的「細節」、「細細節」和「細細細節」都寫進來。十幾年過去了,沒想到書仍沒「退流行」,一直被當成教戰守則似的陪伴第一線老師。

   聽到本書要再版的消息,我重新一字一句的檢視、修改、補充,事隔多年再看自己的作品,竟有一種居高俯視的奇妙感覺,除了看文字內容,也鑽進當年寫書的心意,想更明確的表達這本書的角度和核心。

   我願意這麼說「本書說到底,就是要認清你的對象!」

   對象當然是小一呀!
  
 沒錯。那麼做為小一的老師,就得對「小一」有所洞悉。
   小一孩子剛脫離「教養並重」的幼兒園,進入「教大於養」的小學階段,生活適應上較難一步到位,「先扶、後牽、再放」的歷程必須更為細膩。這個時候,設法讓孩子喜歡上學,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。
  小一孩子年僅六歲餘,對遵守規定不那麼理所當然,也不清楚為什麼不能在教室走來走去,即使像上下課壁壘分明這檔事,也完全是新的學習。這個時候,建立常規是需要高度技巧的。
 小一孩子幾乎是上學以後才開始學團體生活,根據內政部資料,臺灣2016年的總生育率僅1,170‰,意謂著在入學前多數孩子缺乏和同儕磨合的練習,當然也還不太意識到哪些行為白目,哪些行為受人歡迎。
 小一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,用「割席分坐」的故事比喻,在班上,像「讀如故」的管寧不會太多,放下書本看熱鬧的華歆到是不少。如何動靜合宜的穿插設計教學活動,考驗老師有多瞭解這個年紀的孩子。
    
除了小一孩子,猜對了,對象還包括家長。

每年開學迎接新生,發現陪同的家人一年比一年多,參與學校事務的家長比例也逐漸提高,「母姊會」的名詞老早就走入歷史,不論爸爸或媽媽到學校走動走動已是常態。
這表示,教室很難關起來自耕農式的孤軍奮鬥,把家長視為教育合夥人的心態必須儘早建立。「取得家長信任」,幾乎是當代教師公認班經成功的首要條件。
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,生育第1胎的生母平均年齡由2005年的27.7歲,逐年增加至2016年的30.6歲。少子化加上生育年齡提高,可以預期老師面對的將會是「高關注子女教育」且有「相當社會歷練」的家長----當然,學區不同不能一概而論,但趨勢大抵是朝這樣發展的。
過去以考試成績篩選人才的觀念已經式微,少子化的時代沒有家長願意自己的孩子被「篩掉」,老師為孩子搭建各式各樣的舞台,便是多元展能的具體實踐,也是回應家長的殷殷期盼;家長普遍比以前更願意投入子女教育,這股力量老師要能「接住、接好」,搓揉成手中的能量球,一起發光發熱。
   
   《小一,你好》和《笑傲班級》兩本姊妹作,截至目前,已有約40篇臺灣碩博士論文做為參考文獻。很感謝初版以來各界讀者的鼓勵,但願在實用的班經招式中,也能練得純青綿韌的內功。  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