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入古典音樂的領域,是一個刻意的勉強。從聽得住、到喜歡聽、再到無樂不歡,經過了一段「菜鳥學飛」的歷程。
因為基礎薄弱,對古典音樂知識的貧乏,因此學習聆賞一支樂曲的方式還滿自虐的。過程大致如下:
- 第一遍:鴨子聽雷,不管順不順耳,有什麼感覺,聽就對了。
- 第二遍:邊聽邊讀樂曲介紹、作曲家創作背景。包括書籍、網站文章等,這可能會花上一段時間。
- 第三遍:找一篇有詳細分析各樂章的文章(通常只能看懂5成),對照樂曲再聽。
- 第四遍:找不同的版本,再聽。這時我喜歡連續聽,同一曲不同版本可以聽N次而不厭倦。
- 第五遍:寫下自己不專業的心得,不想白聽。
- 第六遍:搜尋Youtube音質較好的名家演奏影片,看演奏家/樂團/指揮的處理手法。
新春期間聽的十大交響樂 |
這種私房聽法速度緩慢,但目前我還不想改變。
新春期間,第一次想放鬆不做功課的聽音樂,於是從網站上隨意找了一篇推薦「十大交響樂」的文章,把這十曲都聽了一遍:(1)海頓94號驚愕;(2)莫札特40號;(3)貝多芬5 號命運;(4)貝多芬9號合唱;(5)布拉姆斯1號;(6)柴可夫斯基6號悲愴;(7)德弗札克9號新世界;(8)馬勒2號復活;(9)西貝流士2號;(10)蕭士塔高維奇5號革命。
本來只想隨意聽好玩,沒想到一路聽下來,有兩個重要收穫:
第一,這十大交響樂依照年代順序排列,聽完彷彿經歷了一場微型的交響樂演進史。不論樂團編制、樂曲元素,似乎有一棒接一棒、傳承再創新的味道,這是以前單曲聆賞時沒有體會到的。
第二,貝多芬在十大中佔了二席。有位音樂朋友也提出他的「十大」,包括:貝多芬3號英雄、5號命運、6號田園、7號、9號合唱、莫札特40號、舒伯特8號未完成、白遼士幻想、德弗札克9號新世界、柴可夫斯基6號悲愴。其中貝多芬就佔了五席。同時建議我試試另一種聽古典樂的方法--挑選一位作曲家聽其各類作品,而第一人選非「承先啟後且類型完整」的貝多芬莫屬。
於是,我的2018,就決定進行一場「貝多芬之旅」,結合我自虐式的聽法,用預估半年的時間,好好認識這位曠古無雙的音樂家。
至於「十大」,固然每個人都可以恣意提出他心目中的「十大」,但我認為凡能提出清單的人都非常厲害,畢竟,這得兼具音樂高度與深度的能耐,才能提出來與樂友切磋爭辯。
嗯,希望有一天,我也能提出我的「十大」,跟樂友吵上一吵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