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2月14日 星期三

寒梅著花未?

君自故鄉來,應知故鄉事;
來日綺窗前,寒梅著花未 ~王維雜詩

今天(2/14)再度走到校園梅樹下,花比前幾日開得更多了。想起這首許多人從小就會背的詩,字義淺顯易懂,不太需要怎麼翻譯也可知其八九。
國語實小梅花低調盛開
這首詩讓人討論最多的是「寒梅著花未」,古時候不像今日科技發達、交通便利,此刻一別便不知何時再見。因此,當王維離家多年遇見從家鄉來的人,想問的事必定一拖拉庫,家人平安嗎?屋舍牢固嗎?田作豐饒嗎?豬雞肥大嗎?……怎麼也輪不到關心窗前那株梅樹花開了嗎?
開或不開,其實並不重要。
有人認為,如果這位家鄉人連綺窗前那株梅樹的細節都知道,就表示他對家鄉夠熟悉,千言萬語都以這個問句概括了。
這個說法還是淺層了點。
王維像,取自《晩笑堂竹荘畫傳》
學者歐麗娟認為還有一種更貼切的原因,應該是「不敢問」
隨著人生境遇的體會,我漸漸能體會王維乍見鄉親
「不敢問」的感覺,越是最想知道、滿是胸臆、魂牽夢縈的事情,越不敢問,那叫「情怯」。所有想問的事從心頭一股滿到喉頭,遇見故人心情最激動的時候衝出來的第一句話,竟然是沒想問的這句「那……那窗前梅花開了沒?」
詩詞的精妙之處就在這裡了,它道出人性普遍但幽微的情感,說出我們隱而未察卻又真切存在的情愫,所以歷經一千多年仍能引起共鳴。

一千多年後,我在花樹下,遙想故鄉人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