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1945年普羅高菲夫登上Time雜誌 |
此曲我花了較久時間才漸漸進入狀況,有些古怪的樂段聽著不習慣,但透過網路搜尋,發現以此為主題的論文相當多,似乎大有看頭。繼而找幾支演奏影片輔助,邊看大提琴的拉弓和指法,邊注意鋼琴和大提的合作默契,才稍稍跟上。
這支樂曲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有二,一是普羅高菲夫在史達林政權打壓下的創作歷程;二是此曲是為了大提琴家羅斯托波維奇Rostropovich而寫,1950年公開演奏時由Rostropovich和Richter李斯特兩大巨星合作,絕對是閃閃發光。
https://goo.gl/HuDKv3
看影片時也有一些小發現:大提演奏相當辛苦,彈、撥、拍、掃、滑、搖,各種演奏方式都有,沒有搭配影片的話太可惜;另外在18分25秒處演奏家拿出一個玩意兒套在琴橋上,查了資料才知那叫弱音器,是為了削減音量或改變音色用的。總之,大提琴家拉完一曲,已是汗水淋漓。
https://goo.gl/oUFZNr
最後,我覺得普羅高菲夫性格應該很衝突,粗獷和抒情炒成一鍋,時而出現的不和諧音常常打斷你的陶醉,是個傳奇的作曲家,連過世都和打壓他的史達林同年同月同日,巧合到不可思議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