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0月22日 星期日

聽海頓《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》心得

今天有點辛苦,用音樂平衡自己的辛勞
聽了海頓《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》,分別是杜普蕾、瓦列芙斯卡、羅斯托波維契等大提琴家演奏的版本。C大調的旋律有走在康莊大道的感覺,整個曲子洋溢著明亮的色澤、燦爛的風采,好像天空中沒有半片陰霾。
全曲共三個樂章,其中第二樂章旋律優雅,靜謐安詳,大提琴的長弓樂句,可以讓聽者忍不住深呼吸;第三樂章的甚快板更是歡暢淋漓,根本是炫技曲,最後一個音結束時,即使光聽音響也會想站起來鼓掌。
三位大提琴家的演奏都相當好聽,相較於另兩位女性音樂家的演奏,羅斯托波維契第一樂章的中板就用偏快的速度演奏,弓壓弦的力道似乎較有強度,速度感中再細聽每個音符,精緻又乾淨,乾脆又自信。
杜普蕾的演奏,給我一種華麗的感覺,音符像波浪上下輕搖,令人沉醉。錄音中還可聽見杜普蕾賣力演奏的輕喘、碰到琴身的聲音,真感謝錄音技術的進步,保存了大師不朽的軌跡。
下面的影片是羅斯托波維契的演奏,小澤征爾指揮。看老波波出神入化的演奏,真的會感動呀~~(拍手)
第一樂章 https://goo.gl/ASEo2i
第二樂章 https://goo.gl/jQMYnW
第三樂章 https://goo.gl/C2xEga

2017年10月9日 星期一

國慶連假第三曲:拉赫曼尼諾夫: g小調大提琴奏鳴曲,作品19

#大提與鋼琴並駕
#感受一下俄式浪漫

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: 拉赫曼尼諾夫
拉赫曼尼諾夫最有名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,簡稱「拉二」,是我最著迷的、也是「聽飽聽爛」的曲子之一。而這首「g小調大提琴奏鳴曲」與拉二創作相隔僅僅兩個月,因此有些鋼琴的樂段頗有拉二的味道,華麗多情,配上大提琴豐富的語言,顯出一種悶騷的奔放(還是奔放的悶騷?)

若是拿來跟拉二相比,拉二有種掏盡心肺、難以自持的耽溺;而大提琴奏鳴曲在情感上似乎較為內斂,但仍掩不住拉氏的情深意濃。
拉赫曼尼諾夫是偉大的鋼琴家,鋼琴演奏難度非常高,雖然是大提琴奏鳴曲,但鋼琴的表現比例也很高,絕不是綠葉之姿。

推薦美國大提琴家Lynn Harrell和王羽佳鋼琴版本,他們忘年的搭配,構成很奇妙的畫面。尤其大多數的演奏影片多聚焦在大提琴,很少刻意拍攝鋼琴,一定是因為王羽佳的美背,才多給了鋼琴一支鏡頭。 https://goo.gl/kJTirL

2017年10月8日 星期日

國慶連假第二曲:普羅高菲夫/C大調第一號大提琴奏鳴曲,作品119


1945年普羅高菲夫登上Time雜誌
此曲我花了較久時間才漸漸進入狀況,有些古怪的樂段聽著不習慣,但透過網路搜尋,發現以此為主題的論文相當多,似乎大有看頭。繼而找幾支演奏影片輔助,邊看大提琴的拉弓和指法,邊注意鋼琴和大提的合作默契,才稍稍跟上。

這支樂曲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有二,一是普羅高菲夫在史達林政權打壓下的創作歷程;二是此曲是為了大提琴家羅斯托波維奇Rostropovich而寫,1950年公開演奏時由RostropovichRichter李斯特兩大巨星合作,絕對是閃閃發光。 https://goo.gl/HuDKv3


看影片時也有一些小發現:大提演奏相當辛苦,彈、撥、拍、掃、滑、搖,各種演奏方式都有,沒有搭配影片的話太可惜;另外在1825秒處演奏家拿出一個玩意兒套在琴橋上,查了資料才知那叫弱音器,是為了削減音量或改變音色用的。總之,大提琴家拉完一曲,已是汗水淋漓。 https://goo.gl/oUFZNr

最後,我覺得普羅高菲夫性格應該很衝突,粗獷和抒情炒成一鍋,時而出現的不和諧音常常打斷你的陶醉,是個傳奇的作曲家,連過世都和打壓他的史達林同年同月同日,巧合到不可思議。

國慶連假第一曲:史特拉文斯基 /義大利組曲

#對於古典音樂
2007年發行的烏克蘭郵票
票面為史特拉文斯基

這首曲子很容易記住,旋律性較強,好聽。在網路上可以找到「小提+鋼琴」和「大提+鋼琴」不同組合的演奏,各有風味,我個人喜歡大提版本多一點。它們的前身都是來自芭蕾舞劇《普欽奈拉》,是史特拉文斯基從當中挑選若干段落加以改編的。
  • ★「大提+鋼琴」:這個版本我覺得滿不錯,年輕的大提琴家和長得太高的鋼琴家,畫面好看又有趣。 https://goo.gl/qbyj5n
  • ★「小提+鋼琴」:帕爾曼的演奏當然不能錯過,小提在他手上真有「人琴一體」的境界。 https://goo.gl/7PCiPd

之所以稱為「義大利組曲」,跟義大利並沒有關係,而是因為這個得意作品《普欽奈拉》是改編裴高雷西 (Pergolesi)的音樂,而 Pergolesi是義大利人。
本來覺得這命名理由真無聊,後來想想,如果我有個什麼不錯的作品,值得獻給誰,那麼的確有可能以對方的家鄉為之命名。

2017年10月4日 星期三

106/9/25英國皇家愛樂管弦樂團音樂會後記

像跟交往多年的筆友/網友初次見面,明明很熟了,還是要確認一下

我的位置
面向舞台右側,13排,還算不錯。由於靠近低音大提琴,每次大提撥弦時,清晰立體,就像挑撥我的動脈,心房也跟著顫動。
許多聽眾都盛裝出席,在我前座的女士頭上有羽毛飾品,羽毛又高又會晃動,倒有些干擾。
第一個音符
法國號一吹出,我就笑了,原來這才是百萬音響等級聽的感覺呀,我家的小喇叭哪聽得出小提琴的弱音層次、還有長笛像精靈赤腳的跳躍聲。(韋伯的《奧伯龍》序曲 )https://goo.gl/LZXWyo
練琴練體力
小提琴家侯以嘉身穿黃色禮服,蹬雙銀白高跟鞋,一頭烏黑的長髮披肩。演奏投入時,她會屈膝、下腰、甩髮,果真是「有演有奏」。小提琴solo時,幾乎都是炫技的表現,不論拉弓壓弦都是很耗體力的,我注意到她露出的上臂,光澤下看得出紋理線條,呵,根本不會有蝴蝶袖的問題。
樓台和誰相會
欣賞「梁祝小提琴協奏曲」時,我發現大約在1610秒處開始,小提琴侯以嘉和二提首席「對拉」,其聲嗚嗚,如怨如慕,是我平時聽CD時沒注意到的。
回家後查了一些影片,發現這一樂段應是英台抗婚後的「樓台相會」,看到的幾乎都是「小提v.s.大提」,但指揮卻以二提代替大提,亦即「小提v.s.二提」,與常見的樂團表現不同。
多查了幾部影片後,都是大提、大提、大提….,我開始懷疑自己在現場是不是看錯啦 ! (二提首席是位風度翩翩的歪果帥哥,的確有可能看錯重點)
附上小提琴呂思清和讀賣日本交響樂團演出的版本,有樂段解說。15:42起就是本文所指的樂段。https://goo.gl/HsdHwV